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碩士、前台北愛樂電台「一生的古典音樂計畫」主持人 

「手指建立&音色表達」一書作者 

 

在每一場講座上,或學生課堂上,嚴老師常常講述她與廖老師結識的小故事。十幾年前,因練琴過度得到嚴重肌腱炎,而被迫放棄最愛的鋼琴演奏,在她人生中最低潮且對音樂萬念俱灰的嚴老師,在一場講座上聽到廖老師講述建立手指觀念,進而開始學習,竟然從此改變她的一生

 

「我願意把我的故事講出來,因為對學琴者來說,尤其是到了高階程度的學生,手指建立實在是太重要了。很多人只知道要練習,卻不知要怎麼練才是正確的,導致滑音、手痠、彈不快、音色浮浮彈不到底,最後手受傷等諸多問題頻繁發生,包括我自己。手曾經受傷嚴重到完全沒辦法碰到鍵盤,雖然上過國內外很多教導放鬆的課,花了大把時間大把金錢,但是仍是紙上談兵,簡單的曲子可以放鬆,一彈快手又開始痛,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。當時除了難過哭泣之外,什麼也無法做『我這輩子只能放棄音樂了吧!這大概就是老天爺對我的安排。』我只能轉身接受,無奈地闔上鋼琴。」 

 

「上帝關了一扇門,一定為你開了另一扇窗」在一次音樂教室辦的講座上,主辦人為了湊人數開課,我被同事半推半就地拉去聽。老實說,我是抱著「踢館」的心態去上課的,因為有名的教授課程我都去聽過了,「廖述森」這個連聽都沒聽過的老師能教我什麼?

 

上課第一天,廖老師就開始講手指建立的觀念,我聽得半信半疑,覺得老師一定是在吹噓。後來想想,既然錢已經繳了,手也呈現半廢狀態,那就死馬當活馬醫吧,心想如果沒成功,就可以砸老師的招牌,更證明所謂放鬆彈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! 

 

就這樣,我每天從單音單指開始慢慢建立,剛開始完全沒有感覺,每天都一堆問號?不斷問自己這樣練到底有用嗎?我是不是被騙了?上課時也一直問老師「這真的有效嗎?」廖老師只回答我「妳繼續練就對了!」

 

於是,我傻傻地練了兩個多月,有一天手指就像老師說的「突然站起來了!」音群就像不是我的手,突然自動飛奔起來,手指穩定紮實且音色粒粒分明,更神奇的是,就算彈快或是彈重音,不但手完全不會痠,也改掉了多年來音色不清楚的老毛病。當下我真的激動不已,在鋼琴前淚流不止。我終於知道,困擾我多年的問題,終於解決了!這個看似枯燥的手指建立過程,是真的有效,而且是一條快速解決技巧問題的捷徑!當初我只是單純地相信,傻傻地練習,沒想到居然得到了巨大的寶藏。

 

不過建立手指因為過程太無聊,那時候廖老師學生,常常一兩堂課就放棄逃之夭夭了。我常常笑著跟學生分享:「當初廖老師的手指建立,是姜太公釣魚,願者上鉤,而我就是那條莫名其妙吃到魚餌的小魚。後來這條幸運的小魚,居然變成立志改變海洋的大鯨魚,人生真是奇妙!」當初怎麼也沒想到,這幾堂礙於人情壓力而勉強去的課,竟然扭轉了我的人生,讓我勇敢懷抱更大的夢想。 

 

後來,我看到許多音樂科系學生練琴練到全身是傷,而譜上技巧卻像高聳入雲的山峰一樣,爬也爬不過去,我發覺這似乎是鋼琴界根深蒂固的問題,想要改變所有人的練琴習慣,必須從觀念開始著手。加入鋼琴輕鬆談-「手指建立&音色表達」粉絲團的管理者後,我跟廖老師一起投入「建立手指&音色表達」的推廣機構,我們一起辦講座、開團體班、寫書、架設網站、拍影片,只要有人願意聆聽我們的理念,我們就去分享新的彈琴觀念,希望藉由自身學生們的經驗,改變目前台灣鋼琴教育的現狀,哪怕是一點點都好,因為,真的太多人受傷了。 

 

現在回想起來,當年練琴受傷也許是老天爺給予我最棒的禮物,因為經歷過,所以我更能體會學生們的處境,我也才能走上今天手指建立教學的路,幫助更多學琴者。學生形容我像是個熱血的戰士,只要提到手指建立我就會眼神發亮,上課常常上到忘了時間,即使講話講到喉嚨燒聲,還是不厭其煩地把原理講述給學生聽,只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並確實做到。 

 

每個來建立手指的學生,背後都有一小段故事,一小段辛酸的學琴歷程,他們抱著好多疑問來到我的琴房,等待我為他們解答。我在他們的眼中看到無助,也看到了過去的自己,這讓我更加確信這條道路的重要性。當學生手指站起來飛奔的那一刻,他們各個炯炯有神、眼睛發亮,彷彿在黑暗中看到曙光,對未來充滿希望,這是我教學中最有成就感的時刻。我知道,我已經在他們身上種下一顆改變的種子,這個經驗會深刻地烙印在他的生命中,就如同當初的我一樣。 

 

我相信,只要大家觀念改變,全世界的鋼琴教育可以更上一層樓,希望有一天,所有學琴者都可以不再受傷,都能夠放鬆彈琴,視困難技巧如無物,就如同大師般自在地展現內心深處的音樂語言。我滿心歡喜期待那一天的到來。 

 

 

「手指建立&音色表達 」Facebook臉書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nnerPianist/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鋼琴輕鬆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