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屬靈,大家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,

較常運用自身的「感受力」來學習,因而大家感性的細胞也較為發達。

 

但是建立手指是一種相當科學的練習方式,

#結合運動力學的概念#達到放鬆與增強技巧的目的

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,無形中也在幫助大家從理性的角度思考手部的運作方式。

 

這位擁有理工背景的博丞卻再次打破既有框架,以全新角度思考建立手指系統,

他眼中所看到的建立手指,和一般我們學音樂的朋友有什麼不同呢?

 

實事求是的他,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「測量建立手指前後,其手指載重量的差別」,

經由他親自測量後

#未建立時緊抓彈大約僅有200克左右#建立後放鬆彈居然可以達到800克左右

 

相信大家看到這數據都會嚇一跳,居然差別如此大!

 

而接下來手部的運動模式解說,經由他以理工角度詮釋後,

相信能讓更多人理解為何一定要建立手指!

 

影片中說明了用力彈(推壓抓)反而造成阻力,不只彈不快,長久下來也會受傷;

放鬆後,利用重力轉移即可前移,手臂放鬆後手指具有彈性,彈出來的聲音不只更亮更大,還更活!

 

不同領域的碰撞,激盪出更燦爛的火花,

歡迎各領域的朋友一同加入,一同探討建立手指其中的奧祕!

 

#小編看到化學元素表就頭暈

#老師說幫這位學生上課自己也收穫良多

#老師琴房要來準備磅秤了🤣

 

「手指建立&音色表達 」Facebook臉書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nnerPianist/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鋼琴輕鬆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