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914307_3204559716230305_6398083596824870912_n
《ITouch雜誌79期專訪鋼琴輕鬆談》


推行「手指建立」多年的嚴老師,接受廣播金鐘獎主持人吳逸芳—目前擔任ITouch雜誌編輯專訪,下集已出刊!
我們來看看部分訪談的精彩內容,大家記得到書店選購喔!


(內文節錄)


Q4:「手指建立」另一個打破大家既有思維的是,透過手指的建立,學琴者可以跳級演奏樂曲,這部分是否可以請老師加以說明?
嚴老師:
一直以來,在台灣學鋼琴,通常都是從拜爾、徹爾尼、布爾格彌勒、小奏鳴曲、奏鳴曲,再來彈圓舞曲….每位老師心裡都有一個順序,先彈什麼後彈什麼。可是在「手指建立」的課程中,我們可以讓非音樂科班、程度不到小奏鳴曲的學生,直接挑戰蕭邦練習曲,很多老師都會覺得,怎麼可能辦得到?
其實大家為了考試或比賽,也都跳級彈奏不是嗎?但硬練到了某一個程度就上不去,因為手緊到動不了了。
事實上,「手指建立」比較像是願意接受一個新的觀念,學習新的手指移動方法,跳脫大家彈琴的一些最基本的認知。比如說,彈快要用力,但其實是要放鬆才能彈快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,其實很多人都有天分,只是卡在手指技巧不過去,音樂就出不來。當我們把學生的手指條件具備好,學生會對「演奏」這件事完全改觀。像蕭邦練習曲,和徹爾尼練習曲最大的不同,就是蕭邦練習曲比較複雜,但他們都有八度音或是相似的音階,如果手指建立好,技巧類型學會了,你會知道蕭邦的八度不會比徹爾尼的八度難,你會驚訝許多以往覺得困難的曲子變得容易操作⋯⋯
這些學生,看似跳級演奏樂曲,但其實我們中間花了很多時間,去具備他們演奏的條件。我想,這或許是我們和大家對「跳級」演奏曲目的看法不同。在我們的想法中,若沒有先讓學生了解手部的操作,基本動作沒有訓練紮實,每學期給予愈來愈難的曲目,這樣的作法才叫做「跳級」......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裡面還有更多精彩的提問以及回覆,希望能解開大家彈琴的疑惑!
歡迎至網路以及各大書店選購ITouch“就是愛彈琴”2020/4月號 No.79

96371719_3206536969365913_8912137059951443968_n


#感謝ITouch編輯吳逸芳老師撰寫與採訪

👉《喚醒你內在的鋼琴大師》iTouch雜誌專訪鋼琴輕鬆談(上)

 

arrow
arrow

    鋼琴輕鬆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